top

2023.12.22 11:00 - 16:00

首届泰康美术馆年度论坛——寻找时间的答案

  • 时间
    2023.12.22 11:00—16:00
  • 地点
    泰康保险集团大厦3108会议室

Sorry, this entry is only available in 中文.

上半场

民营美术馆馆长专场一步入3.0时代,民营美术馆如何破局?

对话嘉宾

唐昕 泰康美术馆艺术总监

何炬星 星美术馆创办人、馆长

林瀚 木木美术馆创始人、馆长

张震中 阿那亚艺术中心馆长

秦思源 声音艺术博物馆馆长

主持人

罗颖 《Hi艺术》发行人兼主编

 

下半场

投资人与收藏家专场一秉承长期主义,打造面向未来的收藏

对话嘉宾

李艳锋 中国嘉德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部总经理

吴双 AMRC艺术市场研究中心执行总监、惟典艺术空间联合创始人

周大为 ART021创始人、Cc基金会创始人

熊伟铭 华创资本创始合伙人

主持人

张延 FT中文网出版人

 


 

2023年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充满活力的一年,从年初的香港巴塞尔到11月的上海艺术季,艺术已经成为贯穿全年的主题,越来越多的大众群体参加到艺术活动中。当艺术家、艺术作品通过美术馆的展览、艺博会的展示与交易,拍卖市场的价值波动……与社会产生越来越多的直接或间接关联后,一个充满时代特征的艺术氛围渐渐形成,个体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被不断拉近,美术馆成为这个生态中重要的媒介。在重返生动世界的过程中,泰康美术馆于2023年8月末在北京CBD崭新亮相。“入世“为主题的开馆展用一种独特的学术和价值主张,梳理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脉络。

时至年末,泰康美术馆与FT中文网,Hi艺术两家不同领域的头部媒体跨界推出美术馆年度收官活动「首届泰康美术馆年度论坛—寻找时间的答案」,邀请同业伙伴、跨界嘉宾,用生动的对话、深度的探讨,为更多艺术爱好者带来有益的思考,期待你的到来!

 

上半场 

民营美术馆馆长专场——

步入3.0时代,民营美术馆如何破局?

创建者投入有限是很多民营美术馆式微的重要原因,除了高度依赖“母体”供血以外,民营美术馆是否有可能走出一条相对独立的道路?千禧年后,如果以每十年为一个年代,那么以2020年为分界点,民营美术馆正在进入3.0时代。岁末将至,我们将邀请多位具有代表性的美术馆馆长,共同探讨与前面两个十年相比,有哪些新的挑战和机会?在“变化”是唯一的不变的时代,面对愈发激烈的竞争,他们有何应对的策略?

 

唐昕:美术馆是被社会所需要的

在过去的20年,泰康空间专注于艺术的研究、收藏和项目展示,相当于在做美术馆的一个局部工作。

2009年,我们明确了机构理念,“追溯与激励”。“追溯”是从当代出发面向历史。“激励”则是从当代出发望向未来的。我们从今天的经验以及过去的积累,我们的未来将走向何方?

泰康美术馆于今年8月22日开馆,标志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美术馆的工作是围绕价值、价值判断和价值体系,泰康美术馆关注中国进入现代化发展以来的艺术的反映和反应,以及未来趋势。

另外,美术馆一定是被社会所需要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转化、释放我们的积累和研究,以友好的方式与公众实现观点碰撞与价值共鸣。

泰康美术馆(Taikang Art Museum)的首字母缩写是TAM,我们给它一个昵称就是“TA们”。TA们指的是泰康所关注、所服务,也希望建立互动的TA们。TA们是艺术的创造者和艺术的欣赏者,代表了所有人。泰康美术馆希望成为一家为TA们服务的美术馆。

 

林瀚:做真正开放的艺术机构

大家印象中的木木美术馆是一家年轻的机构,但它其实已经成立十年了。我总结了5个关键词。

首先木木是一个开放的艺术机构。除了展览,我们最重要的工作是和更多的人接触,让更多人走进美术馆,给大家提供一种开放的可能性。

第二是无时间性。这是开馆时我们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展览语言,它指的是用最当代与当下的观看方式,去呈现各个时间线的作品。

第三和第四,是国际化和本土意识。这不仅是我们反复强调的古今关照的方式,也是对于开放的一种在地性理解。

第五是自由的艺术形式。我们希望不断尝试新的展览语言,规避固定的展览形式,试图让观众看到艺术最宝贵的一面。

 

何炬星:美术馆满足不了所有人

我认为,一家当代美术馆只能被一部分人认可,它更像一个讨论新艺术的现场,有一些特定的人群可以在这里找到新的审美,未来的艺术样式。另外一方面,美术馆是感性认知的一个地方,这不但取决于创办人的思想主张和认知实践,也取决于什么样的观众可以契合和共情,这也证明专业度高的当代美术馆不可能适合所有大众。当然,我也欢迎任何人走进来,至少我们之间可以达成相互的态度,包括反对我和赞赏我的。但到目前为止,我精力所及的的事情只能让一部分人看到。

星美术馆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

第一,星美术馆是在这个特定的时代+中国文化+上海这个城市,这样一个综合要素共同作用下生长出来的。

第二,星美术馆可以用“开启”来理解。这既包含了我一直认为当代艺术会是中国未来艺术历史的起点,也在时间点上,我们会以一个创启者、创新者或倡导者的身份逻辑出现,我们将会是新的生长。星美术馆将会以零度的姿态,展开由今天向未来的文化和艺术的探险和延伸。这不光是我个人的理想,我也期待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也是这个城市每一代人所要面临的荣辱。

第三, 我一直在寻求星美术馆如何从一个局限性转向无限边际。我们面临所有的局限,都是制约现实。但是艺术由心灵上升的观念正好弥补了这一点。我们是艺术同行的先锋者,我们需要无限畅想它的眼界和边界。缺少这一点我们就没有资格混迹其中。但是,这里所谓眼界可以给我最好的选择是,无论我做的每一件事都不能够离开中国这个现实,由此我可以更清楚的看到一个更远的边际拓展,包括全世界已有的艺术先锋,已有的艺术结论,已有的理论,这都是今天打开未来边际的基础。

 

张震中:拓展艺术生态的边界

明年是阿那亚艺术中心的五周年。我们对阿那亚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印象,就是活动丰富、很热闹,每年有非常大型的戏剧节、音乐节、电影节等。在阿那亚不断的热潮之间,我们更需要冷静的凝视与反思,这才是阿那亚艺术中心之于我们这个社区最核心的意义所在。艺术中心应该给所有的进入阿那亚的人,提供的是一个更加让你去静下来去思考,去花时间待在里面,去受到启发的一个地方。

为了回答主办方的问题,今天跟大家分享我们其中的五个工作方法。

第一,延滞性。当我们讨论到美术馆3.0的时候,可能会自然地觉得它是一个更进一步的逻辑。在很多机构都与时代同速,运营模式和内容规划也变得越来越“灵活”的时候,我觉得坚持虽然或许显得有些传统,但也更扎实的工作方法,也是对这个行业和土壤另外的一种贡献。

第二,在地性。我们在邀请艺术家时,一定是选择能与阿那亚产生紧密关联的。例如,今年3月的展览艺术家Gabriel Kuri本身的创作里就有很多跟消费主义、房地产相关的话题,就与阿那亚这样一个有多元消费场景的地产项目产生共鸣。同时,在地性也要求我们去挖掘北戴河与中国艺术史的关系,明年我策划的一档群展正是由此出发。

第三,韧性。在面对社会巨变时,机构必须保持非常坚韧的态度,才有可能持续性的把我们的项目做下来。培养机构韧性的重点在于团队每一个人的自我塑造和个人成长,以及长期的团队构建和学术研究。

第四,可触性。这点特别体现在我们所做的取舍上。我们的公共项目目前做的精和少,希望每一个项目是非常精心策划的,尽管这个里面可能只“触及”到10个人,但我们希望能够精准和深入地和每一个人产生有效的对话。

最后,阿那亚艺术中心对于年轻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者保持着开放的态度,与之共同成长。今年3月,我们举办了王一一和韩倩两位艺术家的首场个展。而由客座独立策展人陈立和朴美珠策划的群展“相去几何”也正在阿那亚艺术中心呈现。

 

秦思源:全国首家声音艺术博物馆

我们是全世界的第一家关注声音的文化机构,可以用五个关键词概括。

第一个是声音。这是我们与其他所有的文化机构的区别,我们的关注点不是一个主题或者一段儿历史,而是一个媒介。声音跟每一个人都有关系,每一个人时时刻刻都被声音环绕。

第二个是泛文化。声音的独特属性使其覆盖了古代、现代、当代。

第三个是科学,因为声音不只是关于文化,也关联科学领域,包括大自然的声音、声音和物理学、疗愈方面的关联。

第四个是教育。我们以当代的各种方式和设计理念去阐释和互动,这种体验本身蕴藏着教育价值。

最后一个是启发。从声音这个出发点去理解内容,带来对于世界的全新体验和理解。

 

 

下半场 

投资人与收藏家专场——

秉承长期主义,打造面向未来的收藏

收藏,不仅可以记录个人或企业成长的历史,更是一条可以让所有人不断追溯从前,又同时祈望未来的道路。本次论坛中,我们也将邀请艺术收藏领域的研究者、参与者、观察者一起,以更开阔、更长远的视角,帮助更多朋友建立起面向未来的艺术价值观,帮助艺术爱好者建立一个符合自己的收藏逻辑,脚踏实地,包容聚合,以知识和实践为标尺,以时间和积累为正向曲线,面向未来,与艺术作一生的朋友。

 

吴双:艺术是和不确定性打交道

2023年对于中国艺术市场而言是非常特殊的一年,这是后疫情时代的元年:一方面,随着国家经济恢复向好,艺术市场也在慢慢找回活力,正如《2023中国艺术财富白皮书》的主题,“植根中国,链接全球”是当前中国艺术市场的关键词;另一方面,在疫情三年的断点里,许多人开始重新审视艺术带给我们的价值,尤其在危机之中,艺术疗愈心灵,启发着人们关于生命的思考;从财富的角度来讲,艺术品丰富投资组合、抵御通货膨胀的功能也非常突显。

艺术是和不确定性打交道,艺术家的创造往往是在触碰时代前沿的话题,具有不确定性。收藏也是这样的一件事。翻开字典,“收藏”的定义其实特别简单:收集和保存。作为一种文化行动,它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交互的积累过程,需要经历时间的洗礼。它跟消费有很大的区别。“消费”是“消耗物质资料以满足生活需要”,简而言之,是一个消耗的过程。面对不确定性,艺术收藏既需要激情和果决,也需要智慧和耐心,方能在更长的时间尺度里,构筑内部的价值体系和外部的价值认同。

 

李艳锋:拍卖是一个通道

嘉德1993年成立,今年迎来了30周年。当代艺术的发展伴随中国经济文化的崛起,它是一个载体,背后伴随着中国大众对艺术、对精神需求的增长慢慢滋生,而且这个趋势是向前的。

艺术的品质是决定了它受经济影响的波动不会太大。宋元明清至今一千年来的文化积淀、底蕴,随着时间推移,稀缺性、重要性的属性决定了艺术本质上的稀缺性。

拍卖是一个通道,让你能够直奔主题,进入一个时间通道里阅览中西方艺术发展的脉络,通过个案、通过作品让你了解艺术非常完整的面貌。艺术没有标准,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我觉得就像小马过河一样,你不要犹豫,先走两步,先看看,走的过程中可能就有了自己的方向。艺术是包容性很强的门类,特别有温度,艺术的启发、疗愈、陪伴是非常重要的。

 

周大为:投资的核心是作品本身

博览会是一级半市场,衔接藏家和平台,艺术是最接近互联网逻辑的形式,从总的成交额来说,今年我明显感觉到是有提升的,中国、国外的画廊整体成交额是提升的。在收藏、消费艺术品时,要关注作品本身,并不是每个艺术家的作品都值得投资,也不是现在流行的艺术家的重要作品不值得投资。

投资的核心还是作品本身,如果是在美术史里面非常重要的作品,这个作品质量本身非常高,就算他现在不是热点上的艺术家,照样能拍出很好的价格,有很多人想要。同样,我们说到大牌艺术家,在全球范围里也有很多大牌艺术,今年可以看到他们所谓的普通作品、商业性作品整体成交额都不好,但他们的重量级作品只要出现,或者很多年没有出现过的作品成交都很不错。有时候不一定完全跟经济有关,真正热爱、喜欢艺术的藏家,不管怎么样,他为了作品都会想到办法收藏。这是我今年整体的感受。

 

熊伟铭:交易决定资产的价值

交易决定资产的价值,如果没有交易,价值实现就很困难。艺术家本身很少有人能在他所在的时代获得非常高的认可,可能需要非常长周期的认可,怎样从时间和量上来平衡,这很符合今天论坛的主题“时间的答案”——从市场机制和定价方的角度来讲,用一百年的时间、一千年的时间,当然它的价值会像老酒一样越醇越香。

每一个艺术品,无论是资产还是艺术家,都有他的时代。无论现在收藏什么,如果你留得住,能传承得住,最后都会有价值,只不过取决于你采取什么策略。我小学的美术老师说,潮流总是久去必返。今天是关于艺术的主题,跟潮流相关,我们经历的所有主题其实历史上都经历过很多次,我想取决于大家的资金体量和自己的投资策略。

 

 

从对于民营美术馆生存现状的探讨,到有关艺术收藏和投资领域的观察和思考,嘉宾们在此次论坛上与现场观众们生动分享了独到而深刻的观点,为持续成长中的中国民营美术馆和艺术市场打开了全新的研究思路。

今年8月22日向公众开放的泰康美术馆专注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研究与收藏,致力于“让艺术融入大众生活,打造城市文化版图新地标”。以此次年度论坛为契机,泰康美术馆将持续联结艺术的创作者和欣赏者,成为一个开放的、利他的、属于公众的艺术平台,推动艺术行业发展和社会教育责任。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