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4.04.13 14:00

广告画的古装新衣:张光宇的人物线条与摄影图案

  • 时间
    2024.4.13 14:00
  • 地点
    泰康美术馆2层公共活动区

嘉宾:蒋含韵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助理研究员,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主持人:许崇宝

泰康美术馆研究员

 


 

泰康美术馆“境在苍穹寥廓中:蒋兆和艺术文献展”展出了蒋兆和20世纪20年代在上海创作的图案作品及杂志封面设计,正是在这一时期,蒋兆和逐渐从一位成熟的广告牌画家和橱窗美术设计师转型为艺术家。遗憾的是蒋兆和的相关实践成果及文献传世极少,但其侪辈如张光宇在此时期从事商业美术相关的物料得以保存并得到研究,本期讲座特邀从事张光宇研究的青年学者蒋含韵分享张光宇在广告画领域的实践,从而管窥20世纪20年代包括蒋兆和在内的,活跃在上海的艺术家们的视觉修养来源。

从1910年代开始,胡伯翔、倪耕野、张光宇、张正宇、丁悚等供职于英美烟草公司。几乎同时期,在中国担任新闻委员会代表的美国人卡尔•克劳,在上海成立广告公司,谢慕莲、叶浅予等一度在此工作。另外一些个体艺术家譬如徐悲鸿、颜文樑等,也曾因商务印书馆的契机一度参与广告画创作。这群出身中国传统士绅家庭的文化精英,在上海租界从事广告相关的艺术工作,协同创造了精英和通俗相互配合的现代性视觉艺术。他们从未将中国传统和西方现代、与古为徒和通俗流行看成截然对立的两个范畴,因而商业艺术成为其艺术本体观的试炼场。

张光宇对于中国现代主义艺术的特别之处,不仅在于他兼顾漫画、广告、家居设计、摄影、电影美术等新兴媒介的创作,为中国现代主义理论提供了第一手的经验材料,更值得注意的是,他对艺术本体的观照,屡屡无意识地回到物性的出发点。他尤其注意戏曲和电影媒介特性,对中国传统人物画在现代语境的浸染。戏曲古装和现代女性时装,便是张光宇重要的视觉中介。张光宇的人物画,实际指向物质本源之纹路,将装饰性作为中国现代主义的独特纹理。通过“古装电影”概念,张光宇将戏服褶皱作为一种时间性的物质,以摄像机的目光发觉物质固有的图案性质,并进一步将其复制、剪裁和拼贴,重新创作出古今协商、时时常新的装饰性线条设计与摄影图案。古装新衣的纹样,被张光宇赋予了一种生命跨度,为错综复杂的中国艺术历史,系上绳结,而这一绳结所锚定的对象——一种新的艺术趣味,牵引出张光宇脱胎于戏曲艺术内嵌的现代主义装饰美学。

蒋兆和于1921年开始为上海的先施百货及后来的新新百货创作广告画、橱窗设计和服装设计。1920至1930年代这段时期,正是由于凹版印刷和珂罗版印刷的技术改良、杂志画刊涌现、电影业兴旺、鸳鸯蝴蝶派小说的流行等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多维重塑,上海的商业艺术和市民文化进入蓬勃兴盛的阶段。因为广告画在中国也是新兴的艺术类别,中国艺术家多是自学成才,边摸索边创造,因无师而无常法,自由挪用传统中国画、民间版画、年画、西方立体画法等视觉资源,各自造就自成一派的风格路径。

20世纪中国广告画的创作,并非纯粹是商业的附带作品,也是上海这批年轻艺术家体悟“天生我材”、中国画化生之法的物质锻造,是中国艺术历史中社会性经验高度凝结后的装饰性。在这个过程中,有意味的物质性形象,将无意识的集体记忆和经验,释放为一种视觉革命性的世俗启蒙。本次讲座将以张光宇的广告人物画为主要案例,兼谈蒋兆和等中国艺术家在“十里洋场”谋求个体创作经验和中国艺术改良的创作群像。

 

蒋含韵

蒋含韵,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助理研究员,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博士毕业。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与跨媒介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