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菜单
参观
参观指南
票务
成为会员
展览
活动
出版
视频
商店
机构收藏
美术馆收藏
泰康收藏
更多
关于
最新资讯
媒体中心
加入我们
参观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景辉街16号院1号楼泰康集团大厦1F-2F
使用手机扫一扫
活动
全部
讲座/对谈
工作坊
音乐/演出
标签
归档
日历
午间一小时
(8)
绘动世界:上海美术电影的时代记忆与当代回响
(12)
彩排间:艺术家个展计划
(2)
未完成的时间:中国当代艺术1980s×1990s
(10)
跨越六十年:人工智能的创意之火
(5)
张培力 2011.4.27—长期
(3)
是一是二:镜象与幻化
(9)
母体——TA们的共享客厅
(1)
境在苍穹寥廓中——蒋兆和艺术文献展
(5)
赵半狄:创造不止 温暖不息
(3)
入世: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
(16)
2025 年 9 月
2024 年 11 月
2024 年 9 月
2024 年 7 月
2024 年 6 月
2024 年 5 月
2024 年 4 月
2024 年 3 月
2023 年 12 月
2023 年 11 月
2023 年 10 月
2023 年 9 月
时间分辨率:影像装置里的时间探索与AI创作
彩排间:艺术家个展计划
戏里戏外孙悟空:动画片《大闹天宫》中的戏曲源流
绘动世界:上海美术电影的时代记忆与当代回响
与童年idol同框|不织布相框工坊
绘动世界:上海美术电影的时代记忆与当代回响
张光宇与童年英雄|孙悟空的诞生
绘动世界:上海美术电影的时代记忆与当代回响
我的世界长这样:全球儿童原创动画巡礼
绘动世界:上海美术电影的时代记忆与当代回响
童话往事:一起来聊那些年追过的外国动画片
绘动世界:上海美术电影的时代记忆与当代回响
绘制生命 赋静以动:简说中外动画表演风格史
绘动世界:上海美术电影的时代记忆与当代回响
绘动时光:迷你豆本工坊
绘动世界:上海美术电影的时代记忆与当代回响
主角登场:iPad手绘创作工坊
时间
绘动世界:上海美术电影的时代记忆与当代回响
动画在野:新世纪中国个体动画的发展亲历
绘动世界:上海美术电影的时代记忆与当代回响
破茧之后:中国动画的转型与产业化之路(1980-2015)
绘动世界:上海美术电影的时代记忆与当代回响
在世界动画史的坐标上重识中国美术篇的黄金时代
绘动世界:上海美术电影的时代记忆与当代回响
纸上生形:纸偶工作坊
绘动世界:上海美术电影的时代记忆与当代回响
触感地图:材料的再造与重组
彩排间:艺术家个展计划
所有的开放
未完成的时间:中国当代艺术1980s×1990s
回望九十年代
未完成的时间:中国当代艺术1980s×1990s
不断实验:1990年代的艺术、电影与哲学
未完成的时间:中国当代艺术1980s×1990s
书山行者:马仲良的“书生”志与终身学
未完成的时间:中国当代艺术1980s×1990s
从校园到社会
未完成的时间:中国当代艺术1980s×1990s
追着新闻跑:我与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摄影
未完成的时间:中国当代艺术1980s×1990s
从邓丽君到谭盾:遇见中国音乐的黄金岁月
未完成的时间:中国当代艺术1980s×1990s
无尽的重逢
未完成的时间:中国当代艺术1980s×1990s
感官之间:情绪光谱蜡烛工坊
未完成的时间:中国当代艺术1980s×1990s
1980年代的浙江美术学院
未完成的时间:中国当代艺术1980s×1990s
感受力时代系列论坛——重构感知、创造与人智边界
跨越六十年:人工智能的创意之火
编织她力量|妇女节专场
AI时代坦白局|一不小心,在AI时代当了家长
跨越六十年:人工智能的创意之火
创造力的语言:技术奇点与艺术未来
跨越六十年:人工智能的创意之火
当代人的形象修辞:张培力的作品
张培力 2011.4.27—长期
卫生的现代性:世纪末的卫生观念和艺术创作
张培力 2011.4.27—长期
教育新语—— 人工智能时代的生命法则
跨越六十年:人工智能的创意之火
从智人之上到智能至上——人工智能的创意之火
跨越六十年:人工智能的创意之火
向自己看:行为和录像艺术里的自拍
张培力 2011.4.27—长期
镜幻销夏谈 | 真实与表演:镜头前后的自我与公众形象
镜幻销夏录:杨紫对话李子勋、佩恩恩、詹蕤
是一是二:镜象与幻化
镜幻销夏谈 | 往返都市与乡野之间:她们的生活双面镜
是一是二:镜象与幻化
镜幻销夏录:「镜·相」手工相框工作坊
是一是二:镜象与幻化
镜幻销夏录:古典尺八分享
是一是二:镜象与幻化
镜幻销夏录:「伏暑音生」自然疗愈音声现场
是一是二:镜象与幻化
镜幻销夏录:杨紫对话Mai Ta、唐菡、童义欣
是一是二:镜象与幻化
开幕建筑沙龙:空间与身体的关系
母体——TA们的共享客厅
镜幻销夏录:杨紫对话鲁大东、石青、张联
是一是二:镜象与幻化
镜幻销夏录:是一是二?一一乾隆皇帝的多重自我
是一是二:镜象与幻化
镜幻销夏录:「夏至生音」自然疗愈音声现场
是一是二:镜象与幻化
我的父亲蒋兆和
境在苍穹寥廓中——蒋兆和艺术文献展
诗歌与面包
赵半狄:创造不止 温暖不息
广告画的古装新衣:张光宇的人物线条与摄影图案
境在苍穹寥廓中——蒋兆和艺术文献展
竹染探春:草木染亲子工作坊
赵半狄:创造不止 温暖不息
为民写真——蒋兆和先生的人文情怀
境在苍穹寥廓中——蒋兆和艺术文献展
徐悲鸿的素描观及其中国人物画教学体系
境在苍穹寥廓中——蒋兆和艺术文献展
平民的画家朋友:蒋兆和创作脉络
境在苍穹寥廓中——蒋兆和艺术文献展
中国艺术竹窝野餐:在赵半狄的小窝
赵半狄:创造不止 温暖不息
午间一小时 |园林“搬进”美术馆
午间一小时
永远的OOTD:20世纪以来的中国服饰穿搭掠影
入世: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
首届泰康美术馆年度论坛——寻找时间的答案
午间一小时 |IP,也可以是“爱”的延续
午间一小时
从“马训班”到“罗训班”:一段三国交织的艺术史(1955-1962)
入世: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
午间一小时 |你如何刻画“自己”
午间一小时
现实感的多重变奏:杨秋人《骑楼下》(1948年)与战后绘画
入世: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
午间一小时 |探索帝都CBD隐藏路线
午间一小时
全球对谈:国际艺术市场与美术馆的互动
向海洋:新中国广东美术中的海防与海建
入世: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
午间一小时 |张书笺:织皮
午间一小时
智影再现:AI绘图工作坊
入世: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
身体反对图像——中国当代艺术的身体叙事
入世: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
TAM社区对话项目|与老年志愿者畅谈艺术与“家”
TAM午间一小时|用你的指纹解锁艺术
午间一小时
午间一小时 |TAM×2×4=品牌新章
午间一小时
《资本论》与艺术:以亚历山大·克鲁格为例
入世: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
午间一小时 |“展开折纸”——一场关于空间想象的探索之旅
午间一小时
植物、殖民与视觉性的全球史——中法战争中的图像再现难题
入世: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
“装饰性”与“现实感”的交织:庞薰琹的战时线描
入世: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
更深认识社会:艺术“入世”的必要准备与磨炼 ——李桦民国时期艺术探索的曲折与经验
入世: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
自画像的历史讯息——由李叔同油画《自画像》的新发现谈起
入世: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
知己有恩:齐白石的朋友圈
入世: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
知己与家国:方君璧的情感经验与现代中国女性主体意识反思
入世: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
《资本论》与中国历史学——以历史学家侯外庐先生为个案
入世: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
潘玉良与中国现代美术
入世: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
借路扶桑: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美术留日
入世: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